2020年12月10日星期四

1970.12.10参考消息:朝日新闻报道苏联的美金商店

 1970.12.10,参考消息,第4版

莫斯科的“外国租界”

    【本刊讯】香港《文汇报》十一月三日以《莫斯科的“外国租界”》为题,译载了日本《朝日新闻》刊登的该报前驻莫斯科记者木村烈生写的一篇文章,转载如下:
    我在做归国的准备时,苏联女秘书问我:“要不要从银行提一些美元出来?”这个女郎大概以为东京也像苏联一样,有许多所谓“美金商店”吧,所以要我准备些美元以便购物。
    诚如大家所知道的,在莫斯科,有一些外汇商店,专门售卖西方的食物、衣服、日用消费品以及一部分苏联本国出的高级消费品(价钱比市面便宜四分之一,但要美金购买),店门外挂着一块招牌写着:“本商店只限于外币持有者购买”。有些苏联人没有注意到这块招牌走了进去,立即就有身材健硕的看门者走上来问他:“你有外币吗,拿出来我看看!”那些身上没有外币的人只好垂头丧气地退出来了。这种情景,我在莫斯科曾多次见到。

在苏联各地的第一流旅馆里,设有只通用外币的酒吧。今年夏天,我在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埃里温的大酒店时,曾在这种外汇酒吧中小坐,有一个亚美尼亚青年看来是刚从乡间来的,他对这家酒店很感惊奇,跑了进来一望,立刻就有一个满脸胡须的警卫走上前去喝道:“你有外币吗?没有就出去!”
    在酒吧的那一边,一个美国游客正在悠闲地用冰水掺在酒里,愉快地饮酒。这里就显示出了苏联的“外国租界”的“风光”了。
    像这样的外币商店,是勃列日涅夫政府上台之后出现的。为了获得更多的外汇,苏联政府让外国人占到不少便宜。但是苏联的特权阶层也是这类外币商店的顾客。
    这些苏联的特权阶层包括派到外国工作的官员、工程师和其他团体人员,他们在外国工作期间积下了一笔外币带回国内,就成为有外币的特殊人物。一些艺术家演奏家到国外去表演,在国外赚取到演出费,带回国内后,就将外币到外汇银行兑换外币券,有了这种券就可以到“美金商店”自由购物。
    至于一般与外币无缘的市民,只能站在外币商店外面,羡慕的看着里面的各种高级消费品。所以外币成为许多人追求的对象。常常见到一个外国游客走了过来,立刻有人上前去问他有没有外币,愿用高价收买,这已经成为一种风气。在莫斯科的第一流餐室,如果只有外国男子在进食,不久就会有穿着超短裙的苏联女郎走上前去搭讪,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现象了。在气候宜人的五月之夜,散步在莫斯科中心的广场上,如果你是个外国人,就会不断碰到投机商人走上前来问:“有美金吗,卖给我!”许多买美金的人看来还是知识青年的样子。
    苏联人这样热烈的追求美金,最初确实令我意想不到。但是当我在莫斯科住定下来之后,又感到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奇怪,原因是苏联本国的消费物资非常不足,而且物品的品质奇劣。可是,凡是国营商店和集体农庄自由市场中买不到的东西,在外币商店中全部买得到,只要你有美金便行。这种情形当然造成一般人千方百计去追求外币。
    有个外国记者曾经说:“现在统治苏联的有两样东西,美元和爵士音乐”,话虽然说得有点粗暴,但是也表明了苏联某一个横断面。 

 
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